-
税率大幅攀升
根据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,对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加征 10%-50% 不等的关税:
- 加拿大:钢铁、铝制品关税从 25% 提高至 35%央广网;
- 巴西:35.9% 的输美产品需同时缴纳 10%“对等关税” 和 40% 从价关税,总税率达 50%央广网;
- 印度:全面加征 25% 关税,覆盖汽车、药品等关键领域央广网;
- 叙利亚、老挝、缅甸:部分商品关税超过 40%。
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,当前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已接近 1930 年《斯姆特 - 霍利关税法》后的水平(约 20%),但低于该法案实施后的峰值 59%
。因此严格来说,这是 “自 1935 年以来的最高关税”,而非 “二战以来最高”。
-
政策实施背景
特朗普在第二任期(2025 年 1 月就职)延续 “美国优先” 战略,以减少贸易逆差和保护本土产业为由,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全球贸易规则。其核心逻辑是将关税作为地缘政治工具,迫使贸易伙伴在投资、市场开放等领域让步
。例如,欧盟为避免 30% 的高额关税,承诺向美国增加 6000 亿美元投资并采购 7500 亿美元能源
央广网。
-
消费者与企业成本激增
关税成本最终转嫁至美国本土:
- 家庭负担加重:耶鲁大学测算,2025 年美国家庭平均年支出将增加 2400 美元,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更显著;
- 企业利润压缩:福特汽车预计关税导致成本增加 8 亿美元,孩之宝、宝洁等企业已启动提价计划;
- 供应链重构:企业为规避关税,需调整全球布局(如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越南),但短期内物流成本上升 30%-50%。
-
通胀与经济衰退风险
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5 年 6 月关税收入达 270 亿美元,同比激增 300%
。这种 “税收驱动型通胀” 与美联储高利率政策叠加,可能导致:
- 核心通胀率上升 1.1%-1.8%,削弱货币政策调控空间;
- GDP 增速下降 1.8%,建筑业、农业等依赖进口原材料的行业产出萎缩。
-
盟友关系的信任危机
即使是传统盟友也未能幸免:
- 欧盟:被迫接受 15% 统一关税,被舆论批评为 “投降协议”,德国、法国工业界强烈反对央广网;
- 加拿大:因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,关税被提高至 35%,引发北美供应链动荡央广网;
- 日本、韩国:虽通过承诺对美投资换取 10%-20% 的较低税率,但半导体、汽车等产业仍面临市场份额流失风险。
-
多边体系的加速瓦解
美国绕过 WTO 单边行动,迫使各国寻求替代方案:
- 区域化对冲:东盟、金砖国家加速推进本币结算和供应链本土化,减少对美元体系依赖央广网;
- 法律反制:巴西、南非等国计划向 WTO 提起诉讼,指控美国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央视新闻;
- 贸易转移:墨西哥通过暂停关税升级 90 天窗口期,承接美国企业从中国转移的产能,但其本土产业链尚未成熟,可能加剧通胀央广网。
-
合法性挑战
美国联邦法院已受理多起针对关税政策的诉讼,核心争议在于总统是否滥用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赋予的权限。若最高法院裁定关税超越总统权力,将导致政策架构崩塌
。
-
长期结构性风险
- 供应链孤岛化:企业为规避关税被迫建立区域性供应链,全球效率降低 15%-20%;
- 技术脱钩:美国对半导体设备、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口管制与关税叠加,可能形成 “技术铁幕”;
- 债务危机:关税收入虽短期填补财政缺口,但长期可能加剧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,导致美国出口下滑。
-
斯姆特 - 霍利关税法的教训
1930 年美国通过该法案将平均关税提高至 59%,引发全球贸易萎缩 60%,大萧条持续加剧。当前美国关税虽未达历史峰值,但已引发类似担忧 —— 惠誉评级警告,若全球贸易摩擦升级,2025 年全球 GDP 增速可能下调 0.8 个百分点
。
-
中国的应对策略
中国已通过 “双循环” 战略降低对美依赖:
- 市场多元化:2025 年前 7 个月,中国对东盟、金砖国家出口同比增长 12.7%,占外贸总额比重提升至 41%;
- 技术自主化:半导体、新能源等领域研发投入增加 30%,国产替代率从 2023 年的 35% 提升至 48%;
- 法律反制:依据 WTO 规则对美汽车、农产品等实施对等反制,同时推动加入《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DEPA)。
总体而言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标志着美国从 “规则主导” 转向 “实力主导” 的贸易战略,但其能否实现 “制造业回流” 和 “贸易平衡” 目标仍存疑。历史经验表明,单边保护主义往往以短期利益换取长期衰退,而全球经济碎片化的代价最终将由全人类共同承担。
(责编: admin1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