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起环卫工因热射病去世被认定为职业病的案件引发关注。法院判决涉事公司承担 60% 的赔偿责任,这一结果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对企业责任的明确界定。以下从法律依据、责任划分、赔偿标准及社会启示等方面展开分析:
根据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,中暑(包括热射病)被列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
。热射病作为重症中暑,其发病与高温环境直接相关,符合职业病的认定标准。在本案中,职业病诊断机构于 2022 年 11 月出具证明,确认死者所患热射病属于职业性中暑
。这一认定为后续工伤赔偿奠定了基础,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判例参考。
法院判决公司承担 60% 责任,核心在于其未履行法定防暑义务:
- 未提供必要劳动保护措施:根据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用人单位需为高温作业者提供防暑用品、调整工作时间,并设立休息场所。但本案中,公司未配备足够的遮阳设施、饮用水及急救药品,且在气温超过 35℃的 38 天里,仍安排员工在高温时段连续作业。
- 未及时组织送医救治:员工出现头晕、呕吐等症状后,公司值班负责人仅要求其自行就医,未启动应急响应机制。这种延误导致病情恶化,最终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。
- 未执行高温停工规定: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明确,日最高气温达 40℃以上应停止室外作业。但公司未按此执行,仍要求员工在高温时段工作,直接增加了中暑风险。
员工自身承担 40% 责任,主要因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未能充分评估自身健康状况,且在出现早期症状后未主动采取有效措施
。例如,员工未及时向公司反映身体不适,也未主动要求调整工作安排。
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及职业病赔偿标准,本案赔偿金额计算如下:
- 直接医疗费用:死者因热射病产生的医疗费、抢救费等实际支出。
- 工亡补助金:按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计算(2023 年标准约为 100 万元)。
- 丧葬补助金:6 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(以陕西为例,约 4.5 万元)。
- 供养亲属抚恤金:按死者生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无劳动能力的亲属。
本案中,法院核定总损失为 82.2 万元,公司承担 60% 即 49.3 万元,其中 42.7 万元由保险公司在雇主责任险范围内赔付,剩余 6.5 万元由公司承担
。这一结果符合法律规定,也体现了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衔接。
- 企业应强化责任意识:用人单位需严格执行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建立高温预警机制,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,并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。例如,重庆某废品回收公司因未采取有效防暑措施,被判赔偿 44 万元。
- 劳动者需增强自我保护:高温作业者应主动了解防暑知识,及时报告身体异常,拒绝冒险作业。例如,河南某环卫工因及时就医,通过保险获赔 4.27 万元。
- 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:政府需加大对高温作业场所的检查力度,对违规企业依法处罚。例如,南通某建筑公司因未落实防暑措施被罚款 10 万元。
- 完善法律救济途径:劳动者可通过职业病诊断、工伤认定及民事诉讼等途径维权。法院在审理中应注重证据审查,确保责任划分公平合理。
类似案件中,法院普遍根据企业过错程度判决担责 60%-80%:
- 重庆废品回收案:员工因高温作业患热射病,法院认定公司未提供有效防暑措施,判决其承担 60% 责任。
- 杭州快递员案:企业未调整配送时间,被判担责 80%。
- 陕西环卫工案:公司未履行防暑义务,被判赔偿 49.3 万元。
这些案例均体现了 “企业主责、员工次责” 的裁判倾向,凸显了法律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。
本案通过法律手段明确了企业在高温劳动保护中的主体责任,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未来需进一步推动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的细化落实,加强对高危行业的监管,同时通过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结合,构建更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。只有企业、劳动者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,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高温作业引发的悲剧。
(责编: admin1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